[摘要]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广东省智能建造发展经验作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10个优秀案例之一向全国推广,推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快建造方式转变。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建造“软实力”正逐步走向世界。近年来,广东以广州、深圳、佛山等城市作为试点,积极推动建筑业、制造业和信息产业形成合力,探索智能建造发展模式,赋能建筑业转型升级。“十三五”期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累计达到了7万亿元。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广东省智能建造发展经验作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10个优秀案例之一向全国推广。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数据显示,2020年,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2%,为全社会提供了超过5000万个就业岗位。“中国建造”展现了我国强大综合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推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快建造方式转变,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出台了《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
该《指导意见》出台后,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作为重要举措纳入《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4个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在《广东省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和《广东省建筑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专门部署,并会同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等15个部门制定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责任分工等方面作出详细安排。
数据显示,近年来,广东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十三五”期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累计完成7万亿元,建筑业增加值累计达1.9万亿元;2021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累计完成2.13万亿元,同比增长15.8%,为智能建造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的统一部署,广州、深圳、佛山等城市坚持先行先试,积极推动建筑业、制造业和信息产业形成合力,根据实际推进产业配套优化、做好城市智能建造发展重点计划,探索智能建造发展模式,构建起特色鲜明、区域互补、协同发展、辐射全省的多极化发展布局。
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全链条的创新发展。目前,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慧施工、建筑产业互联网、建筑机器人等新业态在广东呈现齐头并进态势,广东省智能建造走出了一条多元化发展的路径。
在加强谋划部署的同时,广东省积极为全国贡献实践经验,2021年共有3个项目被列入全国智能建造项目试点,10条经验做法被列入全国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17项智能建造技术成果被列为全国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创新服务典型案例,数量居全国前列。
接下来,广东省将深入贯彻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作部署,通过完善政策机制、健全标准体系、开展试点城市建设、培育骨干企业、打造专业人才队伍、建立技术产品服务成果库等措施,全面推进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开启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新的篇章。
【试点经验】
广州:积极培育智能建造产业集群
支持中建四局、广州市建筑集团等龙头企业建设超百亿产值的智能建造产业园区,构建以建筑机器人技术研发、装配式构件智能生产为主体,软件开发、技术工人培训等为配套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培育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数字化设计软件企业,为BIM推广应用、数字化应用场景拓展提供技术支撑。在政府投资、保障房及安置房项目实践数字化设计。积极申请推动广州设计之都二期项目成为部省市三级共建的“新城建”与智能建造示范产业基地,引进华润置地、中建三局、香港思城控股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形成以研发、设计为主体业务的智能建造产业集群。
深圳:着力支持智能建造企业发展和应用实施
充分发挥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政策优势和本地高新技术产业优势,推动中建科技、中建科工等建筑业企业与腾讯、华为、大疆等科技企业跨界融合,培育了一批以部品部件智能生产和施工为特色的智能建造标杆企业。在长圳公共保障性住房试点项目积极探索智能建造实践经验,通过建设智能建造平台、推进部品部件标准化设计和智能生产、推广测量机器人和智能测量工具等做法,精简了25%的管理人员,构件优质率达98%。
佛山:大力支持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研发
融合家电、家具、建材等集聚优势,财政每年安排1.3亿元,地方房地产开发企业累计投入30多亿元,截至2021年底共带动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产值突破900亿元,建筑机器人年产能超1万台,建成了超百条建筑机器人组装加工柔性生产线,支持产品迭代升级和规模化生产。(南方日报)
以上就是建筑界快讯频道为您带来的“广东省智能建造发展经验向全国推广,构建‘中国建造’2.0版”内容,建筑界快讯频道会分享更多建筑相关热点资讯,寻找建筑之美,探索建筑之路,欢迎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