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湘峪古堡,400年的风风雨雨,足以让一个地方的模样变幻无数次,而在山西的一处深山里,却有一个深藏不露400年的古堡式村庄,历经沧桑岁月,依旧原汁原味,令人震撼!它就是山西省沁水县的湘峪古堡!今天带领大家领略湘峪古堡的神秘!
它被称为“中国北方明代第一古城堡”,建筑风格中西合璧,质朴大气,固若金汤。尤其是那种中空式、兵洞连城的城墙,墙砖是用蛋清和糯米的合成剂粘合,墙缝如纸,坚固如磐,被称为民间军事工程的顶峰之作!
湘峪原名相谷,整个村庄是一个完整的城堡式建筑,400年来,一直气势恢宏地矗立在山崖坚石上。
这座古堡东西长280米,南北宽100至150米,占地面积约32500平方米,由孙居相、孙鼎相兄弟主持修建,建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竣工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由于孙鼎相在孙氏四兄弟中排行第三,又曾担任过都察院右副都御使,他的府第便以"三都堂"为名,湘峪古城也因此而被称为"三都古城"。
3年前,近400岁的明代湘峪古堡人去堡空、房屋破败。如今,经过当地的修整,它以另一种形式——旅游景点“活”起来。
湘峪村的最大特色是原汁原味,其中的三都古城最具历史文化价值,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湘峪古堡河水护城,群峰环绕,层楼叠院,高低错落,屋依着城,城偎着山,粗犷雄伟,山光水色,一幅质朴大气、古韵悠悠的画卷。
登上南侧的樊山,就可纵览湘峪古城全貌,可以看到城墙和城内房屋上的拱型窗孔,密密麻麻,有如蜂窝,民间谓之“蜂窝城”。
村中的建筑由东西向两条街和南北向九条巷道有序分割,五纵三横的街道均由“丁”字形构成,现存主要建筑有三都堂、帅府、十大宅院、大小男院以及寺院、祠堂、私塾等。
走进寻常巷陌,石磨、石碾、石鼓、石礅等随处可见。抬头望去,高大的门楼,精美的木雕、牌匾就在眼前。
湘峪的南城墙沿湘峪河岸伸展,南城墙内部全部被掏空后,建成了窑洞式藏兵洞。每个藏兵洞开有一个拱形窗孔,众多窗孔在南城墙外侧一字排开,瞭望与防御的目的一目了然。
藏兵洞均为砖石结构的窑洞式建筑,洞体宽大,洞洞相连,建筑形式分为“串珠式”与“后廊式”两种。
藏兵洞将防御工事、兵营、军需仓库的功能合为一体,洞体坚固,既节省了城墙的建筑材料,缩短了建设周期,同时又增强了防御能力和反击能力。
湘峪古堡则是极为少见的“棋盘”形。街巷大多并不是笔直延伸、相互垂直,而是有意弯曲成一定的弧度,有些地方甚至连续出现两个九十度的拐弯,其军事防御目的非常明显。
从建筑形式与建筑风格上说,湘峪古城的民居建筑与其它周边的古村落相似,但其正房更为高大,高层建筑更为集中,气势更为恢宏。
同时,它还拥有自己的特色,窗户多采用拱券式窗孔,窗孔外墙饰以“眉檐垂柱”式砖雕,将中西合璧诠释的淋漓精致!
城中的主要民居,有“大男院”“小男院”“帅府院”“金库院”“绣楼院”“书房院”等院落。
除少量近年新建的民居外,城中建筑大多建于明末,均为砖木结构。城堡内院院相通,楼楼相连,或曲径通幽,或逶迤交错,安静至极!
古堡内最独特的民居就是“双插花院”。该院的正房呈中间高三层、两侧高四层的奇特外形,并且一侧房屋是两开间,另一侧为单开间。这与中国古代双插花官帽形式相仿,故称“双插花院”,在中国的建筑史上十分罕见。
湘峪古堡,现代的仿古建筑并不多,绝大部分都是绝对的古件。如果你喜欢热闹,请不要去打扰它,如果你喜欢品味历史的厚重,这里绝对值得一去!在山西沁水县城有开往湘峪村的班车。
以上就是建筑界园林频道为您带来的“明居鉴赏:一直气势恢宏地矗立在山崖坚石上的湘峪古堡!”的内容,建筑界园林频道也将持续关注更多优秀园林设计相关知识,欢迎关注我们,关注建筑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