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博物馆设计,在尊重环境的基础上延续三星堆的精神文脉

来源:建筑界编辑:林一一发布时间:2022-01-16 16:49:41

[摘要]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及游客中心将有新设计,如何在尊重环境的基础上延续三星堆的精神文脉,和周边环境形成一种共生关系,这对设计带来了难度与挑战。


  背景介绍

  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公里,距今已有5000年历史,是迄今为止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随着6号坑等多个祭祀坑的持续发掘,博物馆区内现状的两个陈列展厅已经不能满足研究、教育、展览等传统功能,以及休憩、娱乐等延伸功能,新馆的建设迫在眉睫。新馆选址位于馆区的北侧,现状为自然的湖水景观,承载园区泄洪功能。园区内的1号馆和2号馆是主要对游客开放的陈列馆,其中以2号馆为园区的最高点,其独特的螺旋上升的建筑造型已成为人们对三星堆博物馆的主要印象。

  新馆靠近2号馆,且体量远远大于园区内的建筑,用地长约400米,宽约80米,十分狭长。新

  馆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对2号馆的影响并融入周边环境。用地东侧邻城市道路,是人流的主要来向,北侧紧邻鸭子河,为古蜀文明的母亲河,南临中轴大道,作为整个园区的主轴线,西临2号馆,四个面的场地条件差异很大且复杂,伴随严苛的高度控制和指标要求,如何在尊重环境的基础上延续三星堆的精神文脉,和周边环境形成一种共生关系,这对设计带来了难度与挑战。

  梳理场地 多样共融

  针对复杂的场地环境,设计采用了多维度的差异化处理:建筑由西至东逐渐升高,延续建筑破土而出的意向,同时也能削减一部分建筑体量。面向园区建筑是谦卑的融入覆土中的姿态,面向城市面是完整的建筑体量,面向鸭子河的一面呈现曲线的连续形态,与水面倒影构成奇幻的曲线。不同环境不同的处理方式让建筑自然的融入园区环境,同时也避免了简洁的建筑形态所带来的单一解读,既拥有城市界面的威严高大形象,也造就了一个根植于巴蜀大地,自然生长出来的三星堆博物馆新馆。

  参观者经过城市道路进入与遗址公园相连的园区规划道路。三星堆博物馆的整体设计以永续发展的视角,将整个园区视作生命之树,通过设计梳理它的主干和枝叶。三星堆文物通天神树将转化成博物馆区重要的功能流线,新的轴线有序串联所有参观点。清晰的内外流线,将办公、参观、货流等部分清晰分流,同时重新规划了人车分流的双动线,将主轴线移至北侧,参观者经游客中心,沿主轴依次进入各馆参观游览。

  简化空间 神性体验

  为了在狭长的体型中布置3万平米的展厅,而不产生枯燥的游览体验,我们采取串联的布局,

  在南北两侧布置展厅,中央线性的廊道将所有展厅紧密联系,廊道不再是单一的交通空间,而是一个历史的、开放的、公共的多义空间。将展厅成组布置,其中穿插多个休闲庭院,实现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的连接,成为建筑内部的开放界面,与馆外的自然形成对话。一层设置基本陈列展厅,包含历史介绍和重器展厅;二层为专题展厅,展览发掘故事和考古新发现。一条变换多彩的二层公共展廊连接各个展馆,同时穿越于重器展厅和空中庭院,最终建构了一个具有导向性的线性空间序列,带给观众不同的观展体验,把观展、观景、交流、漫步休息融于一体。

  博物馆参观流线的起点从南侧水面位置开始,金色序厅会吸引参观者从水面步入馆内,由此进入光影变幻的大厅,在公共大厅中通过空间形态的引导,转而进入金色的序厅,屏息静气,沉浸于历史的长河,升华观展的精神体验,由此开始参观之旅。位于建筑中轴线的廊道会引导参观者进入斑驳的历史长廊,从“古城古国”展厅开始,经由古蜀生产与艺术生活陈列区,了解文化与工艺技术成就,后由祭祀展厅至文物重器专厅,探寻千年前先民的生活轨迹。

  由文物重器专厅出来,沿着金权杖幻化的公共廊道向前走,最西端是一个筒形中庭。以金色楼梯作为交通空间,引导参观者拾级而上至二层。蜿蜒的空中廊道,连接了二层展厅与公共空间,连廊为参观者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可从平台俯瞰铜神树,如同穿越到了数千年前的祭祀现场,也可透过穿插在展厅间的空中庭院,眺望鸭子河,视线可由此延伸至整个园区。良好的视线可达性可以让观者具有良好的方向感,同时增加空间的层次和趣味性。在设计中我们赋予公共空间交流,互动,休憩,购物,引导流线等多重功能属性,给与参观者丰富的体验。

  在流线的终点,参观者可以不出屋面就踏上金面罩幻化成的金色祭坛,远眺遗址,与三星堆先民们一同面朝北斗,仰望苍穹,和宇宙对话。整体流线将室内外的多个空间有序组织,并与园区流线交融共享,并在多个流线节点处实现一定的节奏变化,整体具有很强的趣味性、纪念性、时间性,使得博物馆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建筑,而是成为城市空间的一部分。

  光引领空间

  历史长河由斜向的展厅体量压迫而成,展厅外墙面采用自创的青铜器金器糅合的质感挂板,室内由天窗采光,呈现神秘的古蜀国沉浸式体验。三星堆的金面罩作为古蜀国光辉的象征,转译为建筑两端的精神空间。入口处的建筑形象同水岸倒影,一同构成三星堆文化的青铜之眼,金色大厅贯穿两层,糅合无障碍坡道和序厅功能,自然光线从屋顶洒下,随着一日中时间变化而在墙面上流转,将古蜀先民对太阳的崇拜具化在建筑中。近端的金色空间是一层参观的终点,通过坡道到达二层,逐渐从沉重的历史氛围中走向光明,走出历史,面向未来,自由穿越于历史和现代之间。

  抽象化设计

  三星堆文化具有独特的抽象性和符号性,我们也将其融入到新馆的建筑语言当中,从材质到形态,其符号语汇的深层结构,暗含了三星堆地域的自然属性和社会文化,通过建筑造型手法,将三星堆璀璨的历史文化以现代的空间和材料呈现在世人面前,也因此具有高辨识度和身份象征,更容易被人们接受。而建筑的体型是简练的、融入环境的。

  我们选择了三星堆出土的古蜀国重器——玉璋,作为整体造型的抽象化表达。玉璋是古蜀人重要的祭祀礼器,古人以璋祭天地,今人以璋为形,表达建筑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

  易于理解的故事性表达

  由祭祀坑中玉璋的碎片发生联想,随着一个个文物的破土而出,博物馆的展厅随着地形生长出来,组合成为带有三星堆青铜器线条感的展厅群体。展厅缝隙中层叠的树木,又使建筑融于自然的场地环境。展厅体量由低而高,最终的入口体量跃于水面之上,与新建的游客中心形成对话,成为通向未来的桥梁。

  提取三星堆文物上灵动有张力的曲线和抽象的符号,运用堆叠、整合,转化的手法制作出现代复合的建筑表皮。以文物上金与铜的肌理,经过转译保留特质,进而形成公共空间轮廓的表皮材料,像神秘的面纱覆盖于建筑之上,这些材料与形式唤起了特定地域的场所记忆,一同构成了建筑的人文特质。三星堆文化将以全新的方式覆盖于博物馆的空间布局、形态处理、材料运用和工艺传承上,古老的文化将以新的形式拥有新的生命。

  结语

  绿树生长在建筑屋顶裂缝中,使博物馆融于公园的整体,又使建筑融于自然。由城市到历史,建筑实现由高到低、由现代到自然的过度,是对现状馆区环境最大的致敬,也是对三星堆博物馆面向未来的决心的最好呈现。

  新馆致力于建设成为世界一流遗址博物馆,集中展示辉煌灿烂的三星堆文明,充分展现三星堆文明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发展史中的独特魅力和重要地位。新馆整合了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以新的姿态统领整个博物馆园区,通过流畅的流线,带动整个遗址公园和周边区域,让三星堆成为中国西南地区耀眼的行程目的地。博物馆是存贮历史和文化的容器,是高度浓缩的时间和空间。希望新馆作为三星堆文明的新篇章,伴随古老遗存将走向未来。(设计快讯)

  以上就是建筑界建筑频道为您带来的“三星堆博物馆设计,在尊重环境的基础上延续三星堆的精神文脉”的内容,建筑界建筑频道也将持续关注更多优秀建筑案例,欢迎关注我们,关注建筑界~

三星堆博物馆,概念方案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