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截至2021年12月中旬,赣州新开工棚户区改造1.52万户,完成2021年至2023年改造计划的41.87%,开工率100%,在改造的同时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相结合。
赣州是江西省保存文物古迹,尤其宋代文物较多的一座滨水城市,有“江南宋城”之誉。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如何将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相结合,考验了主管部门的工作智慧。截至2021年12月中旬,赣州新开工棚户区改造1.52万户,完成2021年至2023年改造计划的41.87%,开工率100%,实现三年攻坚首年开门红。通过创新工作方法,实现了在保护中更新,群众居住环境大幅改善。
2000年以前,赣州市城区虽然经过断断续续的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城市面貌和群众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但由于过去大多是镶牙插花式小规模棚户区改造,重建设轻安置,缺乏统一规划和市场运作,加之财政压力大,历史欠账多,导致城市规划区特别是老城区和城乡接合部仍有大量棚户区亟待改造。这些棚户区房屋建筑密度大、使用年限久,环境卫生差、设施配套不完善、安全隐患大,居民改善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的愿望十分迫切。
自2015年开始,赣州先后制定实施2015年至2017年、2018年至2020年棚户区改造计划和2021年至2023年棚户区改造攻坚行动方案,创新思路、统筹推进城市棚户区综合改造。
树立“三改三坚持”工作思路。改变过去镶牙式、插花式改造模式,坚持实行统一规划、集中连片改造;改变过去开发商主导、以营利为目的改造模式,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改变过去重建设、轻安置模式,把安置补偿放在第一位。
实施“六个结合”改造模式。根据棚户区地块的不同情况,坚持与工矿企业棚户区改造相结合、与城市功能及品质提升相结合、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相结合、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相结合、与统筹规划及分区域实施相结合、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相结合。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约谈问责棚户区改造推进滞后的责任单位。
坚持以人为本,优先供应安置用地,拿出城市核心地段建设棚改安置房,加快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做到项目统一规划、同步开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确保拆建同步甚至先建后拆,维护拆迁户合法权益。
坚持一杆标尺,阳光操作、让利于民。通过补偿市场化、安置人性化,同城同策一把尺子量到底,分档次确立搬迁补助和奖励标准,引导棚改户早签协议、早搬迁。对补偿后住房仍然紧张且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拆迁家庭,直接安置保障房或发放租赁补贴,家庭子女就近入学。
为保护独特的宋城历史文化和建筑底蕴,赣州对传统建筑风貌的老城区尤其是历史文化街区,主要采取多拆违少新建的方式做“减法”,通过改水、改电、改气等综合整治,较好地解决了修缮保护与改造发展之间的矛盾。
市中心城区先后实施了郁孤台、灶儿巷等历史文化街区和新赣南路、慈姑岭等传统风貌街区棚户区改造,让传统老建筑焕发出新活力,再现了江南宋城原貌。
在新城区,通过扩功能、增设施、优环境做“加法”,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在新区返迁安置房小区规划“十分钟生活圈”,新建扩建学校、医院、农贸市场等基础配套设施,实现群众得实惠、城市得发展、政府得民心、社会得和谐的共享共赢。
经过改造,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成了网红打卡地,福寿沟博物馆、客家文化博物馆成为传承赣南历史文化新名片,棚户区群众的居住生活环境得到根本改善。(中国建设报)
以上就是建筑界快讯频道为您带来的“赣州创新思路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结合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内容,建筑界快讯频道会分享更多建筑相关热点资讯,寻找建筑之美,探索建筑之路,欢迎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