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市的排名创最大幅度提升,加快迈向国际大都市的步伐

来源:建筑界编辑:袁斌发布时间:2021-12-27 13:48:06

[摘要] 广州城市的排名从2019年的第七十一位大幅上升8位,2020年排名第六十三位,在世界一线城市中上升幅度最大。我们来看看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四个动力源。


  2020年,无论在全球层面还是在国内层面,广州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均保持相对稳定。在全球城市层面,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A.T.Kearney)从商业活动、信息交流、人力资本、文化体验、政治事务5个维度对城市综合实力进行排名,根据其于2020年11月发布的《2020全球城市指数报告》(GCI),广州城市的排名从2019年的第七十一位大幅上升8位,2020年排名第六十三位,在世界一线城市中上升幅度最大。

  广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四个动力源

  当前,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已进入发展新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成为当前重要任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广州大幅增强城市功能和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结构转换、产业结构调整、深度城市化等多个维度寻找新的动力源,加快迈向国际大都市的步伐。

  (一)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培育新的动力源

  1、加快建设人才强市

  人才资源关乎城市的命运兴衰。广州应围绕建设人才强市的目标,加快完善集聚各类创新人才的政策环境。一是留住年轻有梦想的大学生,加快完善在穗大学生留在广州干事创业的激励政策,将广州在校大学生数量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优势。二是坚决保住在一线城市中的房价优势,强化政府提供人才住房的保障政策,在高房价背景下用住房吸引人才。三是研究继续放宽人才落户条件,在适度控制中心城区人口规模的同时,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和低技能劳动者放宽落户条件,扩大户籍人口规模。四是依托科研院所载体优势,立足产业创新和技术创新需要,面向全球加快引进战略科学家和创新人才团队。

  2、坚决推动资本"脱虚向实"

  着眼于增加实体经济的资本有效供给,一是强化金融服务支撑实体经济发展能力,大力推动产业金融、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发展,加快金融要素资源聚集,鼓励各类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等以直接融资为主、有利于降低实体企业成本的金融机构发展。二是完善土地、财政等政策,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从房地产等行业更多地流向实体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领域,提升实体经济的利润空间。三是充分发挥各类财政资金、投资基金、专项资金等的引导作用和杠杆作用,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公用事业领域,积极开展资产证券化融资,支持基础设施和公用服务项目建设。四是拓宽投融资渠道,大力推动企业发债,发展电商融资平台,发起各种股权基金、债权基金,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释放民资活力,让社会资金更好地流动起来,更多地流向实体经济,提升全社会资金利用效益。

  3、顺势而为导入新科技革命

  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机遇,发挥广州产业基础雄厚和基础创新资源丰富的优势,努力在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市。一是加大政府R&D投入,制定研发税前抵扣、研发费用前后项追溯抵扣、科研设备加速折旧、提取技术准备金、中小企业扶持税收优惠、鼓励技术转让等财政扶持政策。二是根据广州科技创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平台分布特征,结合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谋划建设城市科技创新主轴,使之成为导入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前沿地区,成为与世界创新活跃地区科技创新合作高地,打造广州面向全球的"开放式创新"示范区。三是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科技和基础科研等领域,建立健全高度开放的科技创新网络,深度嵌入全球创新链,及时感知新技术革命演进趋势和动向。

  4、再出发争创二次制度红利

  当前,城市依靠国家等外部给予优惠政策而形成的制度红利驱动力已经逐渐衰弱,未来依靠内部的制度改革创新而形成的新制度红利驱动力将会逐渐增强。着眼于争创广州城市发展二次制度红利,就是全面推动营商环境改革,通过有效的制度供给来促进资源要素向创新集聚,实现有效配置,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重点是要抓住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等重大战略机遇,积极创建营商环境标杆城市,争取政府在监管模式改革、金融创新、投资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发挥广州先行先试、敢为人先的优良传统,再创体制制度改革新优势,通过改革释放体制机制红利,形成经济增长动力。

  (二)从需求结构转换中培育新的动力源

  1、以城市大战略为导向升级投资

  一是结合"十四五"规划要求,围绕城市更新、新型基础设施、社会民生、产业开发等领域,创新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一批事关广州未来发展的重大项目。二是以围绕人工智能、云计算、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未来发展潜力较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大型枢纽型企业和机构,高标准建设国际性高端专业园区,开展以应用为导向的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和产业化。三是加大邮电通信、交通运输、教育医疗及公用事业等资本吸收强的基础行业以及金融保险、商务租赁、科技服务等高端服务业投资规模,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四是发挥新兴服务业在吸纳投资和就业中的主体作用,推动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大健康、会议产业、基础公共设施等领域建设,多渠道扩大投资规模。

  2、以新型消费挖掘释放消费潜力

  一是顺应未来消费个性化、便利化、多元集成化、绿色化发展趋势,强化政策引导和社会消费示范工程建设,逐步推广和发展体验型参与式消费、线上线下互动式消费、定制式匹配型消费、多元功能集成式消费以及绿色生态型消费五大消费新模式。二是根据广州产业优势,突出引导新能源汽车、精准医疗、网络信息、个性时尚、智能家居、高端旅游等新兴消费产业。三是以举办国际购物节、美食节等为契机,营造繁荣和谐的消费环境和氛围,完善核心商圈的消费配套服务,积极发挥高铁对周边省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吸引更多的外来客户、游客前来广州消费。

  3、以“一带一路”拓宽外贸空间

  一是发挥广州商贸优势,加快推动商贸龙头企业“走出去”,到高铁沿线和“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建设商贸城、电商海外仓储、电商海外平台、总部经济园,进行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提升对区域和国际商贸流通资源的掌控能力。二是通过投资合作、贸易合作等方式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共建产业合作基地,提升广州对国际区域要素资源的集聚辐射能力。三是鼓励发展外贸新业态,推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创新。大力培育旅游购物、跨境电商、融资租赁、第三方维修检测、保税物流出口、小额商品零担集拼出口等新业态新模式。四是依托南沙自贸试验区,在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和营商环境国际化上取得更大突破,探索建设国家国际产能合作基地、粤港澳大湾区企业“走出去”服务基地等,加快把南沙建设成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门户枢纽。

  (三)从产业结构调整中培育新的动力源

  1、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

  加快推动汽车、电子信息制造和石化等优势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充分发挥制造业龙头企业和创新企业作用,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和技术中心,构建完善的产业创新链,强化产业创新驱动力。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链供应链,推动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和交叉技术创新,培育一批独角兽企业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冠军型企业。积极推动国际产业合作,继续拓展广州制造业国际与区域"朋友圈",大力集聚全球高端制造业资源。

  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

  深入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动服务业质量变革和效率变革,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服务经济中心。聚焦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快发展工业设计、研发设计、科技服务等服务业。集聚经济要素资源供给和要素市场建设,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人力资本、数字贸易、知识产权等服务业。聚焦产品流通和消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现代商贸、新零售、电子商务、会议展览等服务业。聚焦城市生活品质提升,加快发展餐饮、文化、旅游、健康等生活性服务业。利用新技术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服务业新产业新业态。

  3、加快发展数字核心产业集群

  发挥广州产业基础和创新资源优势,顺应全球数字产业发展趋势,加快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安全、物联网、未来网络等数字核心产业集群。以应用为导向,加快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着力提升高端芯片、集成电路、算力算法、软件系统、传感器、网络安全等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数字产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行业垂直平台、共享服务平台、信息资源配置平台等数字服务平台,鼓励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建设与开放应用,完善数字核心产业集群生态圈。

  (四)从深度城市化进程中培育新的动力源

  1、拓展升级中心城区空间

  一是以土地政策改革创新为依托,以存量用地开发利用为重点,疏解非核心功能,推进中心城区城市更新、土地整备等存量用地开发利用模式。二是强化中心城区地上地下立体空间再开发和集约利用,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质量。三是统筹规划建设一批极具特色的金融街区、创新街区、创业街区、历史街区、文化街区、创意街区等,推动空间转换和功能提升,为中心城区发展注入新活力。

  2、活化利用闲置公有物业

  采取“政府+企业+社区”模式,在不改变原有闲置低效公有物业的建筑物规模和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通过综合环境整治、物业外立面改造、内部空间优化、配套设施的完善提升,策划打造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为创新创业提供优质空间载体。推动闲置低效物业社会服务功能改造,用于解决规范化学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用房、社区服务用房、街道托老中心、公共租赁住房等公共硬件不足的问题,实现闲置低效公有物业的社会效益。

  3、推动专业市场转型升级

  结合城市更新改造政策,优先将符合城市更新改造要求的批发市场纳入改造项目范畴。对于部分硬件设施落后又符合改造升级条件的市场,提出符合场主、铺主利益底线的改造方案,实现整体改造提升。统筹专业市场及配套物流站场建设,优化物流站场布局,在集聚区建设物流配套设施,推动商流、物流有序分离。推广应用物流信息技术,推进专业市场物流仓储服务外包发展,以电子商务应用助推物流配套的“互联网+”转型升级。加快统筹在城市外围地区选取合适的地块建立物流中心,解决专业市场周边交通拥

  4、引领建设巨型城市区域

  依托珠江水系、重要交通干线和城市中轴线,加快布局建设战略性产业平台、战略性创新平台和各具特色的经济功能区,培育空间新增长体系,加快推动形成多中心网络型城市空间结构。发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的地位,推动城市交通网、要素网和产业网向区域拓展延伸,以广佛同城化和广清一体化为重点建设广州大都市圈,加强与珠江东岸城市和珠江西岸城市的互联互通和协同发展,引领建设功能强劲的全球性巨型城市区域系统,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文章摘录自《国家中心城市蓝皮书: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报告(2021)》,作者为覃剑、尹涛。)(走读粤港澳大湾区)

  以上就是建筑界快讯频道为您带来的“广州城市的排名创最大幅度提升,加快迈向国际大都市的步伐”内容,建筑界建筑快讯频道会分享更多建筑相关热点资讯,寻找建筑之美,探索建筑之路,欢迎关注我们~

广州城市排名,国际大都市,城市建设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