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济宁运河文化艺术中心收纳运河在近八百年岁月,场地的动线和空间都依托斐波那契数列导出的螺旋线——即“柯布西耶无限生长博物馆”的基本原型展开。
无光的存在,建筑不过是幽暗的庇护所,若有光,建筑才成为了与人共情的场所。在济宁的这座建筑中收纳光,就是收纳光阴的故事,收纳运河在近八百年岁月流转中的娓娓道来。
济宁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历史文化悠久,是东夷文化、华夏文明、儒家文化、水浒文化、运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全长约1800公里的京杭大运河,济宁恰置全河的中段。运河在济宁段汶上县南旺镇到达了海拔最高点,即运河水脊。凭借神乎奇迹的南旺分水工程,济宁成为调控中国南北大动脉的枢纽,奠定了天下运河三分朝天子七分下江南的格局,声名远播。
济宁老城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元朝先后凿通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后,运河至此南北贯通,河运大盛。利用丰厚的自然水脉,济宁人民另辟一条老运河穿越济宁市中心,成为京杭大运河的一条重要支流,提供往来商船进入中心城区的便捷通道,南来北往的商船选择在此中转,商贾云集风光无二。明清两朝,管理全国水运的最高行政机关河道总督衙门择址济宁,更是充分奠定了其运河之都的地位。
一衣带水的场地文脉
济宁华侨城·运河文化艺术中心,宏观区位位于济宁任城区南端,紧依太白湖北岸,是城市肌理与水脉肌理对话的第一线。微观择址更凸显了基地中城与水的对话关系。东侧的火炬南路带来城市的人流,西侧则与老运河一衣带水。老运河在这片土地上柔软的S形双河湾更为项目远眺太白湖的视线中多了丰饶秀美的一水四岸和极富水形墨韵的满目葱郁。
这块场地是运河河道与城市道路间距最短的地带,整体呈南北走向。场地高程在西侧滨河防汛堤顶步道为最高,东侧市政道路因铺设市政管网而次之,项目建设场地原始标高则处在洼地之中。设计将场地抬高至滨河步道和市政道路的二者标高之间,并以草坡和水系代替洼地中原有的杂木乱乔,打开的城市带型开放公园,形成从城与水的舒缓过渡,建构了二者的空间桥梁。城市活力由此渗透向静寂流淌的运河,让温婉秀雅的河与热络活力的城有了惊鸿一瞥的邂逅之地,二者间一线牵连的线索,就是在这座运河之都中流淌着的浓得化不开的文化基因。
逝者如斯夫的水与光影间
运河作为场地的主角,流淌的水流是其数百年来不变的情感线索。场地的动线和空间都依托斐波那契数列导出的螺旋线——即“柯布西耶无限生长博物馆”的基本原型展开,以“流动感”回应“逝者如斯夫的水”这一场所母题,呈现了因循内外并置的两条螺旋动线展开的差异化空间叙事。
从东侧城市道路开口进入基地,沿弧形水中步道依静水面前行,厚重的外墙以极强的导向性将人舒缓引导至建筑的主入口。逆时针参观动线在进入室内后依旧是缘水而行,在摇曳的水波倒影中经由渐次升高的门斗、序厅到达中央主展区,这一组抑扬顿挫的由明——暗——明的光影叙事在到达二层的第二展区后豁然开朗,巨大落地玻璃让西向运河的旖旎景致和光阴故事如画卷般在每个到访者面前展开,呈现了自然——人工——自然的场所体验的回归。建筑的外部动线则沿室外坡道拾级而上,经层台升高的屋面,到达12m标高处室外观演平台,在坐看云起间纵览老运河的水光潋滟。达成了一种人与自然的最大化交往与身体介入。
建筑空间形态同样在自低而高的螺旋形整控制下,形体自西北角由地面升起,经过一段平行于老运河的坡道,转而逆时针螺旋270度后,在面西朝河时达到最高点。建筑立面以沉稳的中灰色人造再生石齿槽板为主要材料,以厚重的质感和粗犷的肌理铭刻光阴的痕迹。空间螺旋线令颇具力量感的倒圆锥形体量拥有了向空中升腾的动势,将“舟楫”与“扬帆”之意融通于一体。
光移影动的三组收纳方式
线形低窗——建筑底部800高的横向长窗将建筑与地面剖开,一线日光将人们邀约到主展厅。在这里,光线是谨慎克制地进入室内。室外的水面向室内延展,通过池底精心计算的波形折光面反射进入室内。内倾的弧形墙体在水池折射光线的作用下产生悬浮失重的疏离感,而经过粼粼水面和池底的反射,律动的流光水影则将它打造成巨型的水的环幕,朝晖夕阴间,风拂影动,水波的氤氲光影也在空间的容器中铭刻着运河时光的故事。
屋顶集光器——展厅空间高度跟随台阶状的屋顶渐次升高,而相邻屋面间形成上下标高不同的双梁体系。在这里,光线被依循时间安排选择性进入室内。通过三组梁间斜向集光器,光拥有了从西南、正西、西北三个角度进入室内的差异化路径。随着太阳运行轨迹的变化,角度、强度、色相逐渐变化的光线依次经由三组集光器摄入,自明而暗,由强而弱,并最终以舒缓柔和的夕阳令整个展厅浸润在金色的煦暖之中。
西窗与光庭——螺旋线串接的空间中,光始终以一种克制的方式在空间中勾勒时光故事,唯有二层的第二展区在朝向老运河的立面上采用了整面玻璃幕墙,毫无保留地让光线倾泻而入,任由视线在夕阳中运河河面的满目金色间恣情融化。建筑东北侧屋面螺线形坡道在最高处四分之一段设置弧形玻璃采光顶,丰沛的天光让环绕光庭的二三层的办公区在内向型空间中同样获得了与光邂逅的机缘。在以差异化方式引导光线进入建筑的同时,进光窗也兼具了通风功能。线形低窗在室外近水区以线形导风槽将南向而来的水面凉风引进室内,屋面三组集光器在室外窗扇开启时则可把室内高区的热气流拔出室外,从而达成了主动气流组织的功效。(ArchDaily)
以上就是建筑界建筑频道为您带来的“成为了与人共情的场所,济宁运河文化艺术中心收纳八百年岁月”内容,建筑界建筑建筑频道会分享更多优秀建筑案例,寻找建筑之美,探索建筑之路,欢迎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