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施工导流是在修筑时为了使水工建筑物能保持在干地上施工,用围堰来维护基坑,并将水流引向预定的泄水建筑物泄向下游,称为施工导流。施工导流方法分为全段围堰法和分段围堰法。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
导流作用
在水域(大多数指活水河道)内修建水利工程的过程中,为创造干地施工条件,前期用围堰围护基坑,将河道水流通过预定方式绕过施工场地导向下游的工程措施。施工导流是水利工程施工,特别是修建闸坝工程所特有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程措施。导流方案的选定,关系到整个工程施工的工期、质量、造价和安全渡汛,事先要做出周密的设计。
设计内容主要包括:
1、掌握并分析河流的水文特性和工程地点的气象、地形、地质等基本资料;
2、选定导流时段、设计标准、导流流量、导流方式及导流建筑物类型;
3、拟定导流建筑物的修建顺序、拆除围堰及封堵导流建筑物的施工方法;
4、制定拦洪渡汛和基坑排水措施;
5、 确定施工期通航、过水、供水等综合利用措施。施工导流措施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一个完整的方案,需要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必要时要做模型实验,反复论证,然后定案。
导流方式
按河床位置分为:河床外导流、河床内导流两类。
河床外导流:用围堰一次拦断整个河床,让河水通过河床外的导流泄水建筑物导向下游;
河床内导流:用围堰先后分段围护部分河床,河水通过被束窄的另一部分河床导走,即分期导流。
按泄水建筑物类型分为:明渠导流、隧洞导流,以及涵洞、坝体底孔、梳齿和缺口过流、涵管导流等导流方式。
涵洞导流一般用于中小型水闸、土石坝等工程。
底孔导流用于混凝土坝施工,水流全部或部分通过坝体内设置的临时或永久泄水孔导向下游。
梳齿导流则是在混凝土坝施工时预留梳齿状缺口过水,随坝体升高,分级轮换封堵缺口。
涵管导流是一种利用涵管进行导流的施工方法,适用于导流量较小的河流或只用来担负枯水期的的导流。一般在修筑土坝、堆石坝等工程中采用。由于涵管过多对坝身不利,且使大坝施工受到干扰,故此坝下埋管不宜过多,单管尺寸不宜过大,涵管在干地施工,易布置在河滩上,滩地高程在枯水位以上。
导流方式的选择,一般须考虑:
①水文条件。河流流量大小、过程线特征、洪水和枯水情况、水位变幅、流冰等均直接影响方案选择。如水位变幅大的河流,有时宜采用过水围堰,围堰挡水高度及导流泄水建筑物只考虑枯水期流量。
②地形条件。如河床宽阔,施工期有通航要求,可采用分期导流;如河道较窄,宜根据地形地质条件采用明渠或隧洞导流。
③有条件时,要尽量利用永久水工建筑物的泄水建筑物,结合进行施工导流。如导流洞可与泄洪洞结合,围堰可与土石坝坝体结合。
④满足施工期间的通航、过木、给水、灌溉等综合利用要求。
设计标准
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及各个时期的泄水条件,施工导流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初期导流,即围堰挡水阶段,从河床截流开始到坝体修建到围堰高程以上的时段。
②中期导流,即坝体挡水阶段。此时导流泄水建筑物尚未封堵,汛期由坝体挡水。随着坝体升高,库容加大,防洪能力也逐步增大。
③后期导流,即从导流泄水建筑物封堵到大坝全面修到设计高程的时段,永久泄水建筑物已投入运行。
施工导流设计中,要选定导流时段,即在挡水围堰工作延续时间内,是枯水期挡水还是全年挡水。应根据河流水文特性、主体工程施工特点及进度,合理划分与选择导流时段。导流设计应采用导流时段内设计频率的最大流量和洪量。小型工程应争取在一个枯水期建成,以简化导流设施;大中型工程一般难以在一个枯水期建成,可考虑全年导流,导流设计流量则以全年一定频率的洪水流量为准。当地材料坝坝体一般不允许过水,当坝体施工难以在汛期达到拦洪高程时,要按全年导流标准考虑围堰高程和导流建筑物规模。混凝土坝通常允许过水,可按全年导流标准考虑,也可按枯水期导流考虑。当采用分月设计频率的流量安排施工进度时,对河流水文特性需有充分论证,慎重对待。
导流设计标准即是对导流设计中所采用的设计流量频率的规定。对不同的导流阶段和不同的建筑物,规定的频率也不相同。总的要求是;初期导流阶段的洪水标准可低一些,中期和后期导流阶段的洪水标准逐步提高。当要求工程提前发挥作用(如提前发电)时,相应的导流阶段的防洪标准应高一些。对混凝土、浆砌石建筑,洪水标准低一些,对土石坝则要求的洪水标准较高。另一方面,导流设计标准也随永久建筑物的级别不同而有所不同。
以上就是建筑界水利频道为您带来的“水利人注意,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导流方式掌握下”的内容,建筑界水利频道也将持续关注更多水利工程相关知识,欢迎关注我们,关注建筑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