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黄浦区筑牢城市软实力“内核”,着力打造红色地标

来源:建筑界编辑:许秀珍发布时间:2021-11-25 10:34:49

[摘要] 近年来,黄浦区率先作为,前瞻布局,先后入选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筑牢城市软实力“内核”。


  10月20日晚,在上海音乐厅亮相的现象级建筑投影秀“光音的故事”迅速在朋友圈刷屏;10月22日,全球财经政要、机构高管等齐聚第三届外滩金融峰会,分享真知灼见……短短几日,黄浦区不仅展现了可阅读的城市“历史建筑”,也晒出了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

  黄浦区是上海的“心脏、窗口和名片”,拥有中共一大纪念馆等众多红色资源,以及“演艺大世界”这一全国密度最高的演艺集群。

  近年来,黄浦区率先作为,前瞻布局,先后入选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第一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近日,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名单公布,黄浦区外滩风景区及新天地—思南公馆地区榜上有名。

  精神家园最“引领”,筑牢城市软实力“内核”

  黄浦是党的诞生地所在区,是共青团的发源地,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唱响地,是解放上海第一面红旗的升起地,现有各类红色革命旧址遗址及设施140余处,数量位居全市第一。

  独一无二的红色资源和悠久绵长的革命文化构筑了黄浦城区丰厚的红色底蕴。在这里,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已深入城市肌理,成了黄浦区一以贯之的使命担当。

  今年6月3日,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经过600多个日日夜夜的精心建设,位于黄浦区黄陂南路374号的中共一大纪念馆以崭新风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中共一大会址是我们党的精神家园,是党的文化基因、精神灵魂、历史记忆所在,也是最重要的红色地标。”黄浦区委书记杲云说,黄浦始终把红色遗址保护修缮作为重要政治责任,不畏困难、不惜代价,用心用情用力推进这项民心工程、政治工程。

  不止是中共一大会址,黄浦持续深入推进“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先后实施了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和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1928-1931年)的修缮布展、对外开放,完成了团中央机关旧址的升级改造,提升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周公馆)、三山会馆等重要场馆的布展。今年6月,还完成了又新印刷所旧址和中共上海区委早期党校旧址两处红色革命旧址的修缮展陈。今年9月,上海首个沉浸式红色体验空间——复兴·颂开放,深受市民青睐。

  黄浦红色遗迹遗址众多,在空间上星罗棋布,如何立足全局,做好红色文化传承这篇大文章?串珠成链!黄浦早就探索出了解决方案。

  今年6月,黄浦区以“一大”周边13条市政道路为纽,打造了以“历史的沉淀”和“未来的奋进”为主基调的上海首条“红色经典步道”。这一步道长达7.1km,将中共一大会址周边的14处红色遗迹遗址串珠成链、编织成网,引导市民游客在石库门里弄中探寻党的诞生历程,感悟理想之光、信仰之力。

  今年9月,“传承红色基因、培育红色传人”的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曾在路边上演“教科书式”救人的上海“05”后大男孩盛晓涵被评选为2021年度“十大最美救护员”。

  他们在黄浦,以实际行动,讲好了党建故事、践行了核心价值,更好地传承信仰之光、传递理想之火。这也是黄浦所期待的,通过红色文化熏陶、涵养城区品格,塑造新时代市民的新形象,为上海的城市精神镌刻新的注脚。

  城市文脉最“绽放”,培育“中国原创”沃土

  今年6月,上海重新定义“城市软实力”,其中,“让文化魅力竞相绽放”赫然在目。黄浦的目标明确,持续扩大“演艺大世界”的品牌效应,塑造城市软实力的神韵魅力。

  “演艺大世界”以人民广场为核心区域,共有专业剧场25个,演艺新空间40个,是全国规模最大、密度最高的剧场群。一场疫情,颠覆了传统演艺产业,但也为演艺行业带来了新机遇。今年1月至5月,演艺大世界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总计演出13870场,剧场与演艺新空间年内观众总人次为77.59万人次。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2019年同期。

  “经典剧目要驻场演出。能不能让更多人,愿意为一场剧、一个展飞到上海来看?”在最近市委全会上,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提出的这个问题,引发上海文艺界热议。

  其实,早在2018年,黄浦区就发布了“演艺大世界——人民广场剧场群”三年行动计划,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现代剧场服务体系,使演艺产业成为区域创新转型的重要引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

  如今,晚上的汉口路,人气看上去比白天更旺。观众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等待着环境式音乐剧《阿波罗尼亚》上演。自去年8月起首演以来,其驻场所在的亚洲大厦“星空间1号”已成为戏迷们看戏必去的“网红打卡地”,甚至很多外地观众拖着行李箱来看午夜场。

  其实在《阿波罗尼亚》首演前,所有人心里都没底,不仅因为当时线下演出市场正因疫情受到冲击,更特殊的是这种模式在国内还是第一次——环境式驻演音乐剧。

  当初,由于找不到合适的正规剧场空间,制作和出品方“一台好戏”与场地经营方亚华湖院线商议,将原本用作办公的亚洲大厦“星空间1号”100%还原打造成剧中实景,观众可以一边喝酒,一边观看本就发生在小酒馆里的故事,打破与演员之间的距离。

  此举是“创新”还是“作死”?答案浮出水面——这种小剧场特有的感染力让《阿波罗尼亚》很快在剧迷们的口口相传中一票难求,至今仍保持着“高开高走”的强势劲头,成为复工复产后演艺大世界首个“爆款”。如今,《阿波罗尼亚》不仅“逢开必罄”,甚至还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的消费,附近的商家到了晚上都不愁没客源。

  从“演艺码头”迈向“演艺源头”“演艺潮头”,“演艺大世界”推动更多原创新作在这里“首演首秀”,把“上海文化”这张金色名片越擦越亮。

  此外,围绕“黄浦最上海”主题,黄浦区以悠久绵长的江南文化为底色,以百年激荡的海派文化为特色,积极塑造作为世界城市会客厅的人文内涵和精神品格。推动“景城一体”建设,展示外滩、人民广场、豫园、新天地、世博滨江等地标性区域特有的文化魅力,组织“走进外滩建筑”等活动,在全区建立420处“建筑可阅读”项目、55条“微旅游”线路,持续推进“非遗”项目进社区、校园、园区、营区和商业功能区,率先成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

  城市更新“最融合”,“第二立面”建筑群生机焕发

  外滩·中央是外滩“第二立面”更新项目中的标志性项目之一。7月16日晚,南京东路四川中路上,老大楼更新项目——外滩·中央的十字街廊顶盖揭幕。四幢百年老大楼——中央大楼、美伦大楼、华侨大楼和新康大楼修旧如旧,中间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十字街区。

  黄浦区将属于项目的内街开放,采用现代技术在内街顶部打造了一座美轮美奂的玻璃穹顶。当市民、游客从南京路步行街步入内街广场,可驻足欣赏老建筑,可仰望玻璃穹顶,共享这一方城市空间……外滩的美,绝不止于临江的“第一立面”,身后的“第二立面”建筑群也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2018年,黄浦区启动了外滩“第二立面”城市更新项目,三年来,为这些老大楼建立了“一楼一档”,有序推进了外滩·中央、老市府大楼、外滩源一期等首批更新项目。外滩·中央项目中的中央大楼与美伦大楼,是“第二立面”项目中率先完成、亮相的老大楼。两幢老大楼均有百年历史,修缮后重现历史风貌。特别是原址曾是中央商场的一部分,而当年的中央商场是老上海人几乎都去过的“淘宝地”。

  不少上了年纪的上海人,走进重开后的中央大楼,一眼看到熟悉的“钥匙孔”中庭的廊柱挑空空间,不禁感慨“老大楼还是熟悉的神韵与腔调!”

  “外滩区域城市更新将按照‘多措并举、整体推进,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思路,坚持传承历史文脉与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并重,充分继承和延续金融功能,凸显金融、商业、文旅功能的融合,努力打造世界级的金融和商务中心、高品质的公共活动中心、国际活动的集聚中心,成为上海最具标志性的世界级金融文化中央活动区。”黄浦区建管委相关负责人说。

  法治名片“最闪亮”,牵住基层治理“牛鼻子”

  在千头万绪的市域治理中,在新时代破解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治理难题中,如何走出一条新路子?

  黄浦区紧抓法治政府建设“牛鼻子”:2020年4月,黄浦在全市首发“居委会法律实务指引50问”;同年6月,黄浦区入选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2021年3月,黄浦区老西门街道小西门居民区入选上海市“第八届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累累硕果为“中国之治上海实践”增添新经验形成新样本。

  2020年,尽管疫情肆虐,宝兴里1136证居民,实现了100%自主签约、100%自主搬迁,创造了近年来上海市大体量旧改项目的新纪录。

  在实践中,宝兴里探索出了“党建引领下的宝兴里旧改群众工作‘十法’”:包括一线工作法、精准排摸法、党员带动法、危中寻机法、平等交流法等,目前已成为黄浦区推进旧改工作的法宝,在全区推广应用。

  上海市委组织部指出,宝兴里旧改群众工作“十法”的形成,说明新时代群众工作“各家各法、没有定法、贵在得法”,只要强化党建引领、法治保障,突出用心用情,倾心倾力、务实创新,就能把群众路线走实走好,更好地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除了城市更新压力大,黄浦区还面临利益结构调整矛盾多元、新兴业态层出不穷、城市管理千头万绪等诸多治理难题。

  在半淞园路街道,耀江花园居民区创设性地借力社区法律顾问制定了上海首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村规民约”——耀江花园住户守则。五里桥街道首创的基层自治制度——“三会”制度,已被写入《上海市居民委员会工作条例》。据了解,街道将以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为指引,不断优化、细化“三会”制度的各项配套工作机制,不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百姓生活最“暖心”,处处感受城市温度

  “阿拉弄堂变漂亮了。”如今,对豫园小区居民而言,七八糟的电线“蜘蛛网”不见了、坑坑洼洼的地面平整了、陈旧老化的公共设施更新了……小区旧貌换新颜,收获的是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南京东路街道对江阴路72号,一个典型的“双老旧”院落,通过实施综合性改造,改造工程见招拆招:对原本堆满杂物的一楼庭院和顶楼天台拆除违章建筑、整修路面、铺设地砖防滑条,加装太阳能板用于楼道照明,把顶楼天台改造成“空中花园”;整修二楼居民的合用卫生间,将老旧的抽水马桶换成两间全新的独立马桶间……“比起新社区,老社区可能更需要一种标签,一种能唤回生活尊严感和舒适感的标签。”南京东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关注"老、小、旧"突出问题,切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多办解民忧、暖民心的实事好事,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老城厢区域旧改与微更新、为老旧公房加装电梯等,桩桩件件,体现的是民生“小事”皆大事。截至9月底,全区加装电梯完工40台,在建施工61台,申报审批29台,通过业主意愿征询138台,让居民的幸福感“一键直达”。

  自2018年以来,黄浦区持续三年打造南昌路“美丽街区”,并在去年推动瑞金二路街道编制“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规划。以“海派建筑、名人汇聚、荣光印记、时光花巷、文艺生活”五大街区文化为特色,全方位开展“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通过“微更新”“微治理”,增加“小而精”的公共空间、公共设施以及公共艺术作品,推动了南昌路街区的风貌焕新和功能提升,实现“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

  作为党的诞生地所在街道,淮海中路街道“以党建为引领”的红色脉络鲜明而清晰。党建是红色生产力,引领着一片区域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目前,街道正强化联合党委组织力、行政力量支撑力、楼宇主体推动力、入住企业自治力,让楼宇和社区相互赋能,站在更高层级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共同体”。

  精细化管理的特点就是一个“细”字,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黄浦区正是如此,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和卓越心,将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区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让景区更富魅力、街区更有温度、家园更具品质、治理更加智慧。

  杲云多次强调,“要让群众从每一件小事,每一处细节上感受党和政府的关心,感受生活在黄浦的幸福。”他所期待的也正是黄浦社区发展治理的“初心”,让市民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营商环境最“一流”,沉下心来“栽梧桐”

  如何下好营商环境“先手棋”,黄浦区以企业集聚度、活跃度、感受度为衡量标准,持续推进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使黄浦营商环境成为城区核心竞争力,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2019年,黄浦区创新性的发布了首个区级层面营商环境白皮书;同年3月,推出“黄浦扩大开放50条”,通过自我加压,进一步提升对企业的服务能级;2021年初,区下辖的南京东路、外滩、瑞金二路、淮海中路等10个街道实现街道营商服务中心全覆盖……

  一条条政策,一项项措施,相继在20.52平方公里的热土上落地开花。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一组数据来证实:2020年黄浦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617亿元,总量居全市第二、中心城区第一。第三产业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98%,其中,涉外经济贡献度保持高位,占区域税收半壁江山。全年引进外资企业128家,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家,实到外资金额达8.2亿美元。

  市场活力持续迸发,众多企业纷至沓来,在经济增长中,孕育了怎样的密码?

  “黄浦优化营商环境4.0版”揭晓了谜底。

  从拓展政务服务广度和深度,提升企业感受度、满意度,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做细做实市场主体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实施保障等五个方面提出了27项任务,共106条措施。每一条措施,每一个任务,都寄托着黄浦的殷殷希望。

  “黄浦区是上海的‘心脏、窗口和名片’,有责任、有义务在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上更进一步。”杲云表示,要以加倍的努力、细致的工作和贴心的服务,把黄浦打造成为海内外优质企业投资兴业的热土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杆,让企业衷心感到看中黄浦“好眼光”,选择黄浦“来对了”,扎根黄浦“绝对值”。

  开局就是冲刺。黄浦连续多年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头版头条”。

  “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黄浦区于1月6日举行了投资促进大会。黄浦与太平洋保险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再保险运营中心等15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及产值规模约380亿元左右。

  在这里,招商没有局外人,人人都是招商员。在这里,黄浦努力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投资性价比、经营便利度、功能竞争力、服务获得感最高的中心城区的决心可见一斑。

  今年6月底,为进一步锚定企业群众需求,创新服务理念,“云客服”和“政创空间”在巨鹿路上的区行政服务中心启动。其中,“政创空间”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店小二”全程综合帮办、商洽场地等服务,全力以赴支撑企业在黄浦落地、孵化、培育、发展。

  杲云表示,作为上海深化“五个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和重要服务区,黄浦区将加快构筑新时代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优势,更好服务上海迈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谱写新时代黄浦发展新篇章。(人民网)

  以上就是建筑界快讯频道为您带来的“上海黄浦区筑牢城市软实力‘内核’,着力打造红色地标”的内容,建筑界快讯频道也将持续关注更多热点的新闻,欢迎关注我们,关注建筑界行业热点新闻~

上海黄浦区,城市软实力,红色地标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


热门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