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UUA改造设计团队将老城来就图书馆改造的重心围绕在了“拉开与自身、与周边建筑的时间维度,创造一个强烈的场所矛盾的建筑,希望通过改造,让这座老城图书馆重新承担起“精神食堂”该有的担当。
“如果有天堂,那里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博尔赫斯
"I have always imagined that Paradise will bea kind of library."
被藏在时间里的小城老馆
老城薄雨,透出淡淡的乡愁。安康,一座位于秦岭南麓的五线小城,它有着陕西特有的豪情和陕南气候的温润,一条源自汉中时期的汉江穿城而过,在商业化的城市发展的洪流中,这座小城市渐渐失去了文化韵味,多了些被岁月打磨出的浓厚烟火气。置身于连甍接栋的安康老城区里的安康市图书馆静默地在江东矗立着。
作为第一代的小城文化馆图书馆,时过境迁,原有图书馆从硬件设施,到软件配套,都严重滞后于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城中硬软件的没落,和无序生长的城市建设,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反差。
小城老馆,亟待改造。
设计重塑,用细节让建筑化身成意义的载体
同中国大部分五线老城一样,老图书馆的周围,有着密集生长的的建筑体量。原有馆舍更是被出租经营的店面蚕食,放眼望去,市井烟火味十足,却读者寥寥。
只有馆中水磨石地面和书架上的书籍,以及馆舍内弥漫的书卷气味,提示着这里曾经的文化味道。80年代混合结构的老楼,显得暮气沉闷,设计一个全新、开放的、更有吸引力的、对城市所有人公平开放的场所,困难,却势在必行。
针对这一情况,UUA改造设计团队将改造的重心围绕在了“拉开与自身、与周边建筑的时间维度,创造一个强烈的场所矛盾的建筑,树立一个老城文化与视觉的地标”上,希望通过改造,让这座老城图书馆重新承担起“精神食堂”该有的担当。
临街北楼,改造前是杂乱商铺+违建的状况,不仅毫无特色且环境杂乱,通过采用超白玻及冲孔压型铝板,
将其与老城烟火市井的色调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它在整个街道环境中跳脱出来,建筑识别度极高,达到了“少就是多”的效果。
位于院落中的主楼,改造尊重原有的建筑体量格局,在保留建筑原有体量的前提下,设计了明快的落地玻璃,通过局部打开窗下墙,改善建筑透明度与开放性,同时,用三个不同的幕墙手法,强化了建筑横向的线条,收整了建筑形态,形成一个规整的,有细节的建筑。
主楼三个清晰的建筑横向体量,水平排开,犹如三本堆叠的书籍,形成了“城市书匣”的组合。
沿街建筑,在不改变原有结构,拆除多余建筑构件和违建之后,采用外挂幕墙的手法。建筑临街立面通过对冲孔压型板冲孔范围的控制,呈现出立面的虚实变化,虚实的分界线呈现出书籍翻开的态势,隐喻“开卷有益”,让建筑真正成为意义的载体。
曾经“大隐隐于市”的大门,如今宽敞又明亮。
历经百天,老城小馆,焕然一新。
小城新馆,扛起“精神食堂”担当
置于八九十年代的建筑群中的新图书馆一经出现立刻受到广泛关注,更被众人戏称为“安康表参道建筑”。强烈的现代建筑光影形象,与80年代老旧建筑同时出现,拉开了小城建筑时间的维度,时间跨度40年,宛如一场超现实的时空交错,也开启了小城现代建筑从零到一的跨越。
现代明快的幕墙体系建筑,简约的建筑线条,冲孔铝板的半透半隐,简明的体量交叉,形成了强烈的场所对比。 这种强烈的对比,是深刻的场所记忆。场所矛盾是时尚,新建筑的出现,为小城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线,成为老城中最靓的仔。
于向往美好的人们而言,新的事物,历来喜闻乐见。华灯初上的时候,通透的图书馆灯光透出,室外市井烟火气与馆舍内的书香气相互交织,形成独特的风景。
改造完成后,不少人甚至对老城新生建筑表示好奇,路人停留评论,甚至专门进馆拍照打卡。
除了慕名而来的年轻人,新图书馆也成了孩子们的“新宠”,在繁重的学习之余,有了一片能够安静阅读的净土。
恢复开放的这一年来,改造后的安康市图书馆一座难求,
累计接待读者56万人次,举办各类活动700余场,
图书馆日均访问量从之前的10余人跃升至3000人,
会员人数超过35000 人,
日均借阅量超过1800 本。
图书馆的后续运营成果是让人欣慰的,
去安康图书馆打卡读书成了小城青少年的“新时尚”,
也为这个城市抹上了浓浓的“书卷气”。
除了市民们的热情追捧,
图书馆更是凭借其独特的设计,
获得了多项国际奖项:
2021 意大利 A'Design Award
2021 德国ICONIC Awards
2021 英国Dezeen Awards
2021 香港DFA Awards
2021 英国WAN Awards
少年喜书策,白首意未足。幽窗灯一点,乐处超五欲。小建筑,大文化,如今的图书馆,已然成为了小城文化客厅与精神食堂
它静静地守在这座小城,
等待着更多的读者到访。(UUA建筑师事务所)
以上就是建筑界建筑频道为您带来的“被藏在时间里的小城老馆,透出淡淡的乡愁”的内容,建筑界建筑频道也将持续关注更多优秀建筑案例,欢迎关注我们,关注建筑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