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西馆,以现代简洁的建筑语言诠释历史与未来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21-10-17 17:30:33

[摘要] 苏州博物馆西馆经过4年紧锣密鼓的设计建造,于2021年国庆节前正式开馆。天然石材贯穿整座建筑从屋顶到地下庭院的内外立面,以现代简洁的建筑语言诠释历史与未来。

  2021年9月29日,由gmp·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所执笔设计的苏州博物馆西馆(简称“西馆”)正式落成,标志着继贝聿铭在15年前设计的苏州博物馆(简称“苏博”)后,又一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博物馆在苏州诞生。西馆的建成,与苏州城东的贝氏苏博遥相呼应,并作为苏州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将成为长三角的重要文化地标。

  gmp在2017年9月赢得了西馆国际方案竞赛,并与中衡设计集团合作后续设计。该项目于2018年3月动工建设,2020年8月底封顶。经过4年紧锣密鼓的设计建造,于2021年国庆节前正式开馆。

  西馆位于苏州高新区狮山文化广场,占地3.7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83万平方米,展陈面积1.34万平方米。项目整体定位上要求打造一座更大规模、具备更多功能的现代博物馆。这座全新的博物馆不仅将承担苏州本地通史展和苏作工艺展等国内展、亦将承担国际合作馆——大英博物馆的展品国际巡展、并将打造5G时代的数字体验馆。除此之外,西馆将具备面向青少年的体验馆,力求加强公共教育方面的开拓,其将成为苏州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以外的重要补充。西馆相对苏博为错位协调发展,也是对苏博功能板块的重要拓展。

  狮山广场位于苏州高新区CBD核心区,占地1200亩,其中狮山占地240亩,狮山湖占地160亩,规划定位是山水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苏州市城市文化中央广场。西馆坐落于狮山广场的南翼,未来将建有三座全新的场馆:博物馆,科技馆,剧院。相对于自由形体的大体量剧院及科技馆,西馆着重打造一个以几何立方体组合,小体量的建筑集群的结构形式。这些小立方建筑群位于狮山东南侧一片葱葱绿林中,强调了与景观环境的有机融合。

  从城市设计角度出发,西馆的建筑理念来源于苏州古典民居及富有烟火气息的街巷里弄。西馆为边长约25米的立方体构成的建筑群。这样的建筑体量和传统小体量的东吴民居相呼应,契合了以历史为内涵的博物馆特质。各个立方体间距约5.8米,唤起人们对于传统民居之间的窄巷小道的回忆。天然石材贯穿整座建筑从屋顶到地下庭院的内外立面。从而使整个项目以雕塑般的姿态矗立于狮子山下,以现代简洁的建筑语言诠释历史与未来。

  10个展厅均采用实体外墙,但玻璃幕墙的窄巷空间可以让观众自由穿梭其中。在观展的间歇时可瞭望室外的公园湖景和狮子山美景。一虚一实的组合使建筑别具魅力:建筑融入湖光山色,迷人的景致又被镶嵌进建筑中。下沉式中式花园被设置于建筑群中,脱胎于苏州著名的园林景观,使西馆与本地文化相融合,并完善了整体空间构架。

  从使用的角度出发,内部空间流线满足博物馆运营方的需求:展览空间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水平或垂直方向的灵活组合,以满足固定展览和巡回展览的各种要求。室内设计力求增强观众于复杂空间中的定位感,同时也为观众源源不断地提供流连忘返的观感。

  观众的主要参观流线从东到西,自北向南,以顺时针为原则。入口大厅位于面向湖滨的中间展厅,极具仪式感。高耸宽敞的空间中,日光透过星星点点的窗洞散落在场馆里,形成了独特的空间体验。

  各个展厅的中庭空间为展区的心脏, 将地下一层到地上三层所有重要展厅串联起来,保证了视线的通透性。观众可围绕中庭空间,以顺时针步行抵达至各层展厅。中庭顶层设有天窗,自然光可由此投射至地下一层。墙面及地面铺装延续室外幕墙的浅色天然石材。

  地下一层为餐厅与学术报告厅,及部分展区的共享中央大厅。不同于主入口大厅与展厅部分的中庭空间,共享中央大厅着重营造接近人体尺度的小空间,通过休息厅的软装饰面,通透的玻璃将下沉庭院的美景引入其中,营造温馨舒适的环境。(ArchDaily)

  以上就是建筑界建筑频道为您带来的“苏州博物馆西馆,以现代简洁的建筑语言诠释历史与未来”的内容,建筑界建筑频道也将持续关注更多优秀建筑设计案例,欢迎关注我们,关注建筑界~

苏州博物馆西馆,建筑语言,建筑案例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