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棚户区改造保留原有民俗活动的功能,让居民看得见乡愁

来源:建筑界编辑:黄子俊发布时间:2021-09-09 11:48:34

[摘要] 泉州环湾城市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省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在改造中一些承载村民过往记忆的宗庙、祠堂、古树等,也被保留下来。

  泉州台商投资区海江片区(原白沙片区)是泉州环湾城市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省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白沙安置房就坐落在海江片区内。随着海江片区改造项目的推进,一些承载村民过往记忆的宗庙、祠堂、古树等,也被保留下来,成为海江片区看得见摸得着的“乡愁”。

  在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镇上浦村吉贝自然村,原有的村落民房已经拆除完毕。不过一处建于南宋年间的吉贝瑶台,在一片废墟当中,毅然矗立原地,特别显眼。瑶台由台和塔两部分组成,通高约7米,是高僧、造桥慈善家释道询建灵应寺的附属建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它的保留,不仅为海江片区建设增加历史厚重感,也为当地群众留住了乡愁记忆。

  据白沙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承建公司——中建(泉州)城市发展有限公司规划设计经理谢炜尧介绍,根据国家文物保护法和城市紫线管理办法,我们对吉贝瑶台进行三线控制,分别划定文物保护范围线、文物保护紫线、以及我们的建设地带线。未来,吉贝瑶台将结合白沙安置房四期组团中心绿地建设进行保护,保留原有民俗活动的功能,延续村民的乡愁记忆。

  包括吉贝瑶台在内,如何保护好这些文化历史资源,留住城市记忆,是这次海江片区规划建设中的重要课题。在征迁过程中,泉州台商投资区就组织对海江片区文化“家底”进行全面摸排,盘点出现状文化历史资源近百处。在规划设计中,泉州台商投资区参照历史价值、纪念意义、建筑美学等标准,筛选确定了1处县级文化保护单位和7处泉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展示点,以及部分文化遗存点。对不可移动的进行原址保护;对有保护价值的,进行迁建保留或迁建更新。同时,保留了树龄100年以上的古树名木,或与共同构成文化遗存点外部空间环境的树木。在分类保护与利用中,让它们与城市建设相得益彰。

  “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为保护好这些文化历史资源,我们结合组团中心绿地的利用,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和民俗活动,并结合我们城市公园,形成特色景观节点,打造文体活动空间。另外,结合我们的商业,形成一定的文化衍生产品和文化场地,与社区进行结合,承担一定的社区中心的功能。”谢炜尧说。

  据悉,海江片区总占地9.15平方公里,项目范围涉及泉州台商投资区洛阳镇白沙一村、上埔村等七个行政村,房屋征迁总面积约370万平方米,总幢数约6640幢,涉及人口约1.7万人。如今,白沙安置房一期项目已经顺利建成,即将交付。

  从简陋棚户区到现代化社区,在大规模建设场面背后,当地群众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也将成为历史。不过,一个有城市品位的海丝新城正在酝酿,而乡愁留痕,也让这座新城锁住了最美人情味。(环球网)

  以上就是建筑界快讯频道为您带来的“泉州棚户区改造保留原有民俗活动的功能,让居民看得见乡愁”的内容,建筑界快讯频道也将持续关注更多建筑新闻热点的内容,欢迎关注我们,关注建筑界~

泉州棚户区改造,民俗活动功能,乡愁

延展阅读

相关文章